
李信善律师,西宁知名律师,现执业于青海汇元律师事务所,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及司法操作经验。诚实信用,勤勉敬业,以“实现当事人利益最大化”为服务宗旨。办案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业务功底扎实,语言表达流畅、思维敏捷,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和谈判辩护能力。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不畏艰险、奋力拼争,愿尽自己的所能,为当事人提供最好的法律服务。不敢承诺案件的最终结果,但敢承诺办案尽心竭力!
据统计,发生交通肇事之后,因惧怕承担法律而选择逃逸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由于法律中规定对逃逸者的处罚比较重,因此实践中对肇事逃逸的认定也显得很重要。究竟这个肇事逃逸认定的标准是什么呢接下来,为你做详细解答。
一、肇事逃逸认定的标准
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二、哪些情况不构成肇事逃逸
除了哪些情况可以被认定为肇逃外,交管部门还对哪些行为不构成肇逃做出了规定:
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
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的;
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
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在驾驶机动车上路的时候,驾驶人需要小心注意,避免发生交通事故。而要是真的不幸发生交通事故的话,此时也不能有逃逸行为,否则自身所要承担的惩罚就是比较重的。究竟现实中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惩罚有哪些呢我们一起通过下文进行了解吧。
一、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惩罚有哪些
驾驶人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未构成犯罪的,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行政拘留;造成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二、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的8种情形
1、明知发生交通肇事,交通肇事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肇事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肇事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肇事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肇事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肇事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肇事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肇事,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肇事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肇事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现场的。
三、6种情况不构成肇事逃逸
除了哪些情况可以被认定为肇逃外,交管部门还对哪些行为不构成肇逃做出了规定:
1、交通肇事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2、交通肇事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3、交通肇事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
4、交通肇事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的;
5、交通肇事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
6、有证据证明交通肇事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肇事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有的人认为只要在造成了交通事故后,当事人离开事故现场的话,那么这样的行为就构成了交通事故逃逸,就需要对其进行严厉的处罚。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有时候当事人离开现场的行为也是不会认定为逃逸。